- 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4:01 点击次数:73
据印度媒体报道,印度总理莫迪将于 8 月 31 日至 9 月 1 日访问中国,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。与此同时,印度评论员维杰・普拉沙德建议莫迪出席 9 月 3 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活动,这引发外界对于中俄印构建 “新三角” 关系的猜测。
莫迪(资料图)
维杰・普拉沙德提出,莫迪出席 9 月 3 日阅兵,可与中国、俄罗斯共同纪念二战胜利,推动中俄印三方会谈,修复与中国的关系。这一建议的提出,正值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之时。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加征高额关税,对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持续施压,印度面临外部压力。在此背景下,印度重新调整对华关系或将成为制衡美国的关键因素。
从历史情感角度看,中俄印三国在二战中都作出贡献。中国和苏联是反法西斯战争主力,当年的英属印度也派出大批军人在亚洲和非洲战场作战。以纪念战争胜利的角度,印度参与中国的纪念活动有其合理性。然而,当今印度在地缘政治上对中国存在强烈戒心。边境问题尚未彻底解决,印度对中巴经济走廊一直不满,对中企在南亚的投资也诸多担忧。此外,印度还是美国 “印太战略” 重要一环、“四方机制” 成员,这些因素制约着印度与中俄走近的步伐。
展开剩余63%印度内部亲中亲俄声音在特朗普实施关税、制裁时会放大,试图通过制造 “印度可能倒向中俄” 的舆论压力,促使美国让步,这是一种外交博弈策略。但要构建中俄印 “新三角” 关系,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。在经济领域,印度对中国电商、APP、防务企业严格限制;边境问题上,也未取得根本性突破。这些问题不解决,“中俄印三角” 目前只能停留在设想阶段。
莫迪(资料图)
从莫迪个人外交习惯来看,他担任印度总理以来,几乎未出席过他国举行的二战纪念活动或阅兵式,唯一例外是 2023 年出席法国国庆阅兵。今年俄罗斯胜利日阅兵,莫迪拒绝普京邀请,印媒早在 4 月初就透露其不会出席,后续恐袭事件及印巴冲突成为他拒绝的直接理由。此次对于是否出席中国 9 月 3 日阅兵,截至目前印度政府尚未回应,但基于过往表现,其出席概率较低。
从印度国内政治环境分析,莫迪政府此前热衷于炒作反华议题,煽动国内民粹情绪。若此时转变态度参加中国阅兵,国内反对党可能抨击莫迪 “对华软弱”,损害其 “强人领袖” 形象。此外,印度民众在政府长期舆论引导下,部分人对中国存在误解和偏见,莫迪政府需考虑国内民意走向,这增加了决策复杂性。
不过,也不能完全排除未来中俄印三国走近的可能性。在金砖国家合作中,印度参与 “去美元化”、“独立结算系统”、“新发展银行” 等事务,尽管印度在其中有时扮演不同角色,但这些合作方向与美国利益相悖。能源方面,印度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依赖度较高。若美国进一步施压,印度可能重新审视与中俄关系。
莫迪(资料图)
目前来看,莫迪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可能性较大,借此推动经贸合作,争取在稀土供应、市场准入等方面与中方达成有利成果。但对于 9 月 3 日阅兵,出于外交平衡、国内政治、历史因素等多方面考量,他很可能选择回避。若印度能摆脱对华复杂心态,积极改善双边关系,对两国及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都将大有益处。此次 9 月 3 日阅兵相关活动,为观察中印关系发展提供了一个窗口,未来走向值得持续关注。
发布于:江苏省